第一百一十五章 价值-《民国江湖二十年》
第(3/3)页
江连横至今也没闹明白,到底是什么样的情报,值得武田信如此大费周章。
毕竟,就算他是省城密探顾问,也不可能完全掌握奉天的军政大计。
这种情报,理应去问那些军政大员才对,奉天又不是没有亲日官差,尤其是奉系士官派,他们对东洋人明显更有好感。
江连横实在闹不明白,对方要是把用在他身上的耐心,转而用在其他人身上,合作的事儿没准早就谈成了。
武田信一听问话,以为合作有了眉目,便压低了声音,说:“我现在急需了解奉天城周边地区的保甲民团情况,包括人数、装备、头目,以及弹药库的存放地点。当然,也不只是民团,还有胡匪、保险队、联庄会……总而言之,所有基层武装势力的情况,我都希望能得到最详细的资料,如果江先生愿意提供,我现在就可以重金答谢!”
要说问别的,江连横或许一知半解。
但要问起非官方武装势力,江连横却是心知肚明。
不夸张地说,他比省府官员还要了解地方民团,至于胡匪、保险队和联庄会,那就更不用提了,他们手里的枪支弹药,恐怕有半数以上,都是源自江家经手的军火。
保甲制度,古已有之。
直到前朝末年,清廷推行巡警取缔捕快,保甲制度依然存在,并渐渐演变为警甲联合,共同维系地方治安。
这也是豪强之所以被称为豪强的原因所在。
光有钱,没有枪,那叫土财主。
有钱有枪,才配得上地方豪强,否则便只是任人宰割的鱼肉。
满清国乱,数十年动荡不安,随之而来的便是官署权力日渐萎缩,地方民团日渐膨胀。
东三省匪患猖獗,官署剿匪不利,地方民团为求自保,自然愈发强横,二者之间的界限,也随之愈发模糊。
就拿张大帅发家之前来说,你说他是胡匪,并没有什么问题;你说他是保险队,那也绝对没毛病;而保险队实际上干的就是民团的活儿,所以将其称之为民团,倒也可以说得通。
落到城里,保甲制度依然存在。
衙门的警力,大多聚集在主城区和商业区,其他偏僻地段,就按十户一保、十保一甲的编制,来组建民间安保力量。
只不过,城里的保甲配枪不多,看起来更像是个跑腿送信儿的。
而且,由于铁路交通便利,城里的保甲也较为松散,不像乡村地带,祖祖辈辈都是那些人,彼此间熟悉,也愿意互保,城里人情冷漠,很多都是外地来的,租房居住,隔三差五就要搬家,保甲就很松散,也没人愿意卖力气。
于是,公署就令商绅富户牵头,组建保甲,协助衙门维持治安工作。
江连横虽然不是保甲,但奉天城的所有保甲,包括近郊民团的头目,都是江家的“在帮”弟兄,都从江家手里拿过枪,见了面也都尊一声“东家”。
更不用说,东三省那些山头巨匪的大当家,都是江连横的熟脉,虽说关系未必有多铁,但也能逐个叫出名号。
在华人看来,他们不过是混迹江湖的绿林胡匪;在小东洋眼里,他们却是东三省的基层武装,是不必重视,但也绝不能轻视的潜在抵抗势力。
武田信对此做过功课。
他知道江连横是为数不多的,可以跟各路胡匪、民团、保险队都能取得联络的龙头瓢把子。
换言之,只要能把江家拉拢过来,他就能立刻了解奉天绝大多数的基层武装,甚至包括黑吉两省的绿林巨匪。
再考虑到江连横的声望、省城密探顾问的身份、以及与省府军政要员的关系,武田信实在不愿放弃拉拢江家的机会。
相比之下,秦怀猛和哨子李等人的价值,根本不值一提。
“怎么样?”武田信连忙追问,“江先生,只要你愿意提供相关情报——任何要求,任何要求!只要你开口,我一定尽力满足!”
江连横咂了咂嘴,沉吟半晌儿,才说:“那……那我可就说了。”
“请讲!”
“我还是想当江大帅!”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