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初试身手-《我家相公是穿越者》
            
            
            
                
    第(1/3)页
    这简直就是瞎胡闹。
    不过再一看写在那些红色绿色纸上的标语,他就不淡定了。
    人才啊!
    当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怪不得那位神秘大老板敢派这个姓周的年轻小伙子过来收购鞋店。
    “哎,老陈,发什么愣呀?铜锣给我,准备卖鞋子了。”
    周文景一把抢过铜锣。
    他也不怯场,直接就敲开了。
    “梆梆梆!”
    响亮的铜锣声顿时吸引了更多行人的关注。
    布置得像个灵堂,又在敲锣打鼓,不知情的人还真以为在操办丧事。
    周文景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千方百计吸引行人。
    这叫广告效应。
    当然,古代的各种商业运作还很稚嫩。打广告还停留在十分落后的原始阶段。比如口口相传之类。
    周文景弄的这套促销手段,即便在二十一世纪都让无数人冲动的买了单。
    放在落后的古代,简直不敢想像。
    很快便有行人走过来一探究竟。
    “随便挑,随便选,这一堆鞋子,不论大小、档次,一律六十文一双。”
    这些鞋子的正常市场价,一双能卖到一百文左右。
    好点的甚至能卖到一百三十文。
    周文景为了吸引顾客,也是拿出了十足的诚意。仅售六十文一双,足以让顾客心动。
    “嘿,这鞋子质量可以啊!今儿个赚到了。”
    一名行商打扮的男子,蹲下身,挑了三双合脚的草鞋,痛快的付了一百八十文。
    明朝时期,路面大多是泥巴路。
    老百姓出行,基本靠两条腿行走,所以很费鞋。
    可不像二十一世纪,火车、公共汽车、飞机、轮船多种出行工具可供你选择。
    至于马车,那是权贵们才有资格享受的出行工具。
    普通百姓也就只配用羡慕的眼神远远看着。
    “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啦!买到就是赚到哟!”
    开了第一个张,周文景更加卖力的吆喝。
    围观、选购的顾客也是越来越多。
    货物齐全,打堆如山,趋者从众。周文景深谙其中的道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