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悠闲科举(女穿男)》
            
            
            
                
    第(3/3)页
    这五天,还包括头一天去王家的那一天,再往后每天都忙得脚不沾地。
    去县学看了鼓教谕和先生们,还有许多认识的师兄一起聊了会。
    知道县学的教育依旧不太能上得去。
    现在别说他们县学了,就是整个棉城教育也不是很行。
    先生的水平要么就是秀才,要么就是挂末尾的举人,考了很多次没中进士,最后心灰意冷才放弃的。
    和彭教谕仔细一探讨,宁桃才发现,不管是他们省,还是邻近的几个省,教育水平都不太好,而且这几个省都没有书院。
    三大书院,都集中在东边那一带。
    宁桃道:“要不咱们也办个书院?”
    杨柳县的位置还好,属于三省连接的三角地带。
    如果有个书院,那么吸引来的学生会更多一些,起码周边的几个府的学生都会过来。
    彭教谕道:“办书院哪能那么容易。”
    寒山书院刘家办起来已经好几百年了,传到今日才有了这样的成就和地位。
    紫金书院更别说了,创办书院的可是帝师,还有皇帝题名。
    除了长天书院时间久些,剩下的哪个不是从前朝至今了。
    所以,他们要办书院,除了拿得出手的人牵头之外,还得需要资金。
    宁桃:“……”
    确实目前没这个条件。
    除非他日子不过了,破斧沉舟把手上的银子全给突突了。
    两人正说着,新任知县曹大人来了。
    原先的杜大人因为范家的事立了大功,如今已经升迁了。
    新的知县是年前才走马上任的,宁桃回来因为事情有些急,还没来得及过去。
    刚才听彭教谕说了几句曹大人的事,年轻有为,一点也没有世家子的坏习气,反而一来就勤勤恳恳的。
    如今一见面,忍不住乐了。
    “师兄!”他跟景玉坤混的时候一起吃过饭,还替宁桃讲过题。
    当时曹大人也在翰林院来着,那时候宁桃还没中举人,如今一眨眼,都过去三四年了。
    曹大人也乐了:“看到邸报时,就想着该不会是你吧。”
    现在一见面,才知道还真是。
    曹大人上上下下打量了宁桃一眼,笑道:“比起前两年,又长高了不少。”
    显得他和彭教谕更矮了。
    宁桃被他一说,还特意垫了下脚尖,被曹大人给捶了一下。
    彭教谕见两人如此熟悉,便笑着把宁桃说想办个书院的事提了提。
    曹大人道:“这个想法不错,我可以先写信给知府大人问问,看看上头的意见,如果可以,咱们这可算是大好事。”
    他刚来,还挺愁业绩来着,前任来的时候杨柳县穷啊,结果前任运气好,宁桃他们的合作社一起来,立马带动了本县的经济。
    杜大人这一跃就成了知府,眼馋了不知道多少人。
    他来这里,就知道工作有点不好干呀,稳扎稳打的过去也不是不可。
    可他还年轻,还有更大的雄心壮志。
    现在宁桃这个提议,简直给他面前的混沌劈开了一道缝隙。
    曹大人又跟宁桃聊了一些细节。
    若真是建书院的话,那么选址他想争取在本县。
    资金方面,希望朝廷能下发一部分。
    省里、府城,再加上县里,差不多钱就足够了,只要能找到好的先生,这事就成功了一大半。
    而且杨柳县交通方便,不愁没有生源。
    曹大人说干就干,临走时,非让宁桃等他晚上一起吃饭。
    宁桃笑道:“曹师兄性子还是这么着急。”
    彭教谕道:“急脾气好呀!”
    要是真办了书院,他感觉自己的位置也能挪一挪。
    宁桃直到第四天,才有机会去合作社看了看。
    上次二狗跟他提了一下,要把合作社扩大经营,不料爬上山头,二狗一比划,宁桃忍不住倒吸了口凉气。
    约等于,目前附近这几个村子的地盘都成他们的了。
    二狗道:“什么叫咱们的呀,只是与咱们合作了。”
    因为他们村的村民跟着他们合作都赚了钱,邻村的早就蠢蠢欲动了,一听说二狗要扩大范围,一个个争先恐后地挤破头来他们这里报名。
    说什么,把地卖给他们都行。
    最后,一统计他们附近沿着山脉而居的几个村子都入股了。
    而他们的生意,也在这一年内,又在南边扩了两个省。
    山货的数量和总类比以前更多了不少。
    宁桃仔细一算,他们这生意到了现在,也快七八年了。
    从最初自己上门,一车一车的货自己收,再到后来,旁人送进来……
    来来往往,折腾了好几年。
    直到后来和范二合作了,生意才大了起来。
    如今想想,当时几个人可是连买糖钱都没有的。
    就算是他,一个月连一两银子的月例也没,现在基本上都已经财务自由了。
    几人从山上下来,经过族学时。
    宁桃才发现,才一年没回来,宁家的族学已经扩大了一倍。
    原先的小破屋,也翻新了一下,还加盖了一排的屋子,院墙外种上了不少的花草,杨柳县春天来的得早,此刻院里开了不少的花儿,特别的有生机。
    院里的长廊里,十来个学生捧着书正背课文呢。
    屋后也有一大片的竹子,被风一吹沙沙的响,别提多撩动人心了。
    二狗道:“你猜猜咱们现在有多少个学生。”
    宁桃还没开口,就听二狗道:“往多了猜。”
    “上百个?”
    二狗笑道:“可不是。”
    因为合作社的关系,他们村率先脱贫了,有了钱大家就想做点别的事情。
    这年头人人都信奉一句话——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族学就这么慢慢起来了。
    现在村里的孩子,不管男孩还是女孩,都能识得几个字的。
    先生也从一个变成了如今的五个。
    连二狗老丈人都在里面教书呢,学生也从原来只有宁家人,到了村里孩子都来,直到现在,参与他们合作社的家里有孩子也都送来了。
    所以,何止上百个。
    现在族学也是按年龄或者学习时间分的。
    一共有三个年级,六个班,去年参加县试的,也有十来个人,过的还有七八个呢,那七八个又被分到了一个班,请了更好的先生来。
    总之,宁家的族学现在已经不需要靠宁桃他们家与族里那几个有钱的大户来顶着了。
    所有的资金费用,都是由合作社拔过来的。
    如果学习好,有机会参加科举的,族学还会奖励你钱。
    比如县试过一个人,合作社不止奖励学生,还会奖励先生,府试过了奖励会更高一等,要是过了秀才那就更不得了了。
    所以,族学里的先生教起学生来别提多用心了。
    族学还会定期请一些德高望重或者有手艺的人来给村民上课。
    二狗得意道:“你觉得怎么样?”
    第(3/3)页